社会资本的积累及其广泛运用,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各个环节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中介指标的控制变得难以把握,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会变得不明显。
表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总结3 社会资本对货币渠道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渠道包括利率途径、非货币资产价格途径、汇率途径等。长期的国际交流合作使企业与客户建立了相互信任和稳定的贸易关系,由于社会资本产生的长期合作共赢的预期,即使汇率变动使短期交易成本增加或减少可能不会改变企业的出口量。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启动后各种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包括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目标、操作目标作用于中间目标、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的全过程(见图1)。第二是建立社会关系后所能获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它们决定了社会资本的高低。因此,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资产负债表途径发挥作用的一个隐含的前提是,银行贷款是企业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资金来源,而实际情况是企业的资金并不仅仅来源于银行贷款,特别是社会资本比较丰厚的企业,它们能够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多渠道筹措到发展的资金。Liugi,Paola Sapienza(2004,pp.526-556)于2004年首次将社会资本引入金融发展分析中。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金融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将社会资本引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突破了以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是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发展。普特南(Puinam,l993)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5西南财经大学的赵静梅、何欣和西南交通大学的吴风云对中国股市谣言对股价的冲击进行究,研究发现:传谣对股市造成了显著的异常冲击。
9 周建波、金芙杰、郭彤华:《农村金融体系盈利性、公平性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研究的新进展。并对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工具、碳金融与金融业和相关政策支持等研究观点进行综述。2 郑挺国、刘金全:《区制转移形式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18同济大学的叶耀明和张锡锋,通过对碳减排需求、碳减排供给、碳减排潜力等问题的考察,分析了我国碳金融交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从提高我国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定价能力、提升我国碳交易服务机构的综合能力、加速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的国际化等方面推进我国碳金融交易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19 叶耀明、张锡锋:《我国碳金融交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上海金融》,2010年第7期。
13西南财经大学的游江和范梁认为,在反映农村金融市场基本特征的各种因素中,从客观上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就是农村金融竞争程度。中央财经大学的王立勇和吉林大学的张代强、刘文革对开放条件下的VAR模型进行非线性检验后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具有非线性特征。4对于资本市场的研究,学者们关注更多的是股票市场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思运用向量系统下的协整分析方法,针对1998—2009年不同生产和消费阶段的上中下游价格的动态传导特征以及货币因素对不同价格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14 游江、范梁:《农村金融竞争程度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基于县域金融调查样本》,《财经科学》2010年第4期。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特点,可以将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划分为惰性和活性两个区域。12山西财经大学的沈沛龙和申毅刚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已经过渡到制度创新阶段。在区制2,政策规则表现为一个稳定的泰勒规则,利率调整的方向与通胀和实际产出变动方向基本一致。
在QDII实施之后,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均有显著的引导作用,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波动溢出呈现不断增强之势。他们从建立的六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广大农村不仅存在现实的金融排斥困境,而且还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
新型金融机构数量的超速增长可能导致过于拥挤的市场状态,此时,伴随过度竞争的高利率政策极可能引发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终导致信贷市场崩溃。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走势相对独立。
15 刘敏楼、宗颖:《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工业成长——基于省际产业层面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而在区制1,利率对通货膨胀缺口和实际产出缺口不敏感,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13 沈沛龙、申毅刚:《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发展碳金融也有助于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第二,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企业数量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虽然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比较符合农村经济的要素禀赋,但金融机构和政府政策可能并不偏好中小企业,而是更偏向大型企业。高增长状态下,货币的产出紧缩效应和货币、信贷的价格紧缩效应较强。
3此外,有学者还研究了货币政策的动态传导机制。4 张成思:《长期均衡、价格倒逼与货币驱动——我国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南京大学的张兵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范致镇和李心丹从经济基础假说和市场传染假说理论层面分析了股票市场联动的传导机制,并以2001年12月12日到2009年1月23日上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分阶段检验了中美股市的联动特征。8北京大学的周建波、金芙杰和山东大学的郭彤华认为,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化模式最有利于持续性地向广大的农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10中国人民大学的马九杰、刘海英和温铁军认为,金融服务不足是农村信贷短缺的原因,由此提出要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包括切实推进大型金融机构分权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小型化、抵押品替代策略、抵押品范围扩展策略、无分支银行业务发展等。10 刘亦文、胡宗义:《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7 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综述》,《财经科学》,2010年第5期。传谣和辟谣显著增加了涉谣股票的关注度,导致涉谣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出现了短暂的显著提升。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具有明显的区制转移特征,不同区制反映了利率对通胀和实际产出的不同政策反应关系。19南京大学的杨波、肖苏原和田慕昕基于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理论背景,探究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宏观意义以及微观作用,并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产品设计与制度创新提出具体建议。
15湖南大学的王修华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邱兆祥认为,金融排斥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这种间接的动态传导机制对通胀预测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进入专题: 金融学 新进展 。辟谣并不能快速、完全地回复股价。
破解农村金融排斥,要建立具有普惠性金融体系,处理好金融公平与效率、金融机构盈利诉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2中山大学的彭方平和连玉君应用非线性平滑转换面板数据,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成本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成本效应,即在短期内加息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负向冲击方面,信贷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都具有较明显非对称性另外,货币因素对上游价格的动态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但并没有直接作用于下游价格。19南京大学的杨波、肖苏原和田慕昕基于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理论背景,探究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宏观意义以及微观作用,并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产品设计与制度创新提出具体建议。6 赵静梅、何欣、吴风云:《中国股市谣言研究:传谣、辟谣及其对股价的冲击》,《管理世界》,2010年第11期。
10中国人民大学的马九杰、刘海英和温铁军认为,金融服务不足是农村信贷短缺的原因,由此提出要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包括切实推进大型金融机构分权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小型化、抵押品替代策略、抵押品范围扩展策略、无分支银行业务发展等。4 张成思:《长期均衡、价格倒逼与货币驱动——我国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1吉林大学的郑挺国和刘金全认为,传统泰勒规则的线性设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作用时间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可能是一种非线性系统。破解农村金融排斥,要建立具有普惠性金融体系,处理好金融公平与效率、金融机构盈利诉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辽宁大学的周健认为,碳金融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先机的关键。破解当前的中国农村金融困局,关键是要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真正从中国农村市场的内部去推动新兴金融元素的培育和增长,促进具有内生性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逐渐摆脱基于原有体制的复制性增长的惯性依赖。